【歌訣】黃芩苦寒,枯瀉肺火,子清大腸,濕熱皆可。
【歌訣譯注】黃芩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商品藥材中有枯芩、子芩之分。枯芩為生長年久的宿根,又稱片芩,中空而枯,體輕主浮,長于瀉肺火,主治肺熱咳嗽痰黃。子芩為生長年少的子根,又稱條芩,體實而堅,質重主降,長于瀉大腸之火,主治濕熱瀉痢腹痛。
黃芩的來源與功效
黃芩,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味苦平,主諸熱黃疸,腸澼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現在仍然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要藥,被稱為“植物界的抗生素”。中藥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干燥根,是我國常用中藥飲片中的大宗藥材,其性寒味苦,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瀉火、止血安胎的作用,為臨床常用的清熱燥濕藥。現代藥理研究顯示,黃芩還具有抗炎、止咳平喘、利尿、抗微生物、抗腫瘤、抗氧化、抗纖維化、保護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等作用。
黃芩的藥用功效
1.清熱解毒。尤善清瀉肺火及上焦實熱,多用于治療嗓子疼、嗓子干、支氣管炎等一些上呼吸道表現為熱毒證的病癥。清熱解毒口服液、藍芩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或者清開靈口服液等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中成藥里都含有黃芩。
2.清熱燥濕。能治療腹瀉伴有發燒的情況,所以治療發熱腹瀉的葛根芩連丸中成藥里就含有黃芩。要確定自己確實是熱證或是肺熱證或是濕熱證的情況下再使用,才能實現最大化療效、最小風險。
3.止血安胎。一些孕婦在懷孕初期表現出的煩躁發熱、胎動不安、心慌等癥狀,可能是肺熱證表現,可以選用黃芩來進行治療,但一定要遵醫囑使用。
中藥黃芩的日常應用
1.黃芩茶。黃芩6克,綠茶3克。將黃芩用200毫升水煎沸,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黃芩茶清熱燥濕、解毒降壓、利尿、利膽解痙,長期飲用有安神、平心,改善睡眠質量,調節血壓等作用。
2.黃芩防曬噴霧。黃芩50克、苦參25克。將黃芩和苦參研磨成末,加250毫升清水,用大火煮15 分鐘,煲至水量100毫升,冷卻過濾取液,裝入無菌噴霧瓶中。黃芩作為清熱藥,所含成分有吸收紫外線、抑制黑色素、抗菌、消炎等功效,適合油性或暗瘡皮膚者使用。
黃芩的注意事項
黃芩飲片一般分為枯芩和條芩兩種,枯芩是老根,心色深而中空;條芩是新根,心色淺而實。枯芩體輕主浮,專瀉肺胃上焦之火;條芩體重主降,專瀉大腸下焦之火。
黃芩為苦寒性藥材,脾肺虛熱者忌之。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血虛腹痛、血枯經閉、氣虛小便不利、肺受寒邪喘咳、血虛胎不安、陰虛淋露者禁用。
清金化痰顆粒之君藥
清金化痰顆粒為齊都藥業現代中藥事業部申報的第一個中藥經典名方產品,出自《醫學統旨》(明·葉文齡)的“清金化痰湯”,處方為黃芩、梔子、桔梗、麥冬(去心)、桑白皮、浙貝母、知母、炒瓜蔞子、橘紅、茯苓、甘草,功效為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主治痰熱郁肺證,是清肺化痰的代表方劑之一,組方中的君藥之一即為黃芩。
該項目于2022年9月20日立項,于2025年1月11日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完成注冊受理,受理編號為CXZS2500001,是2025年第一個受理的中藥新藥生產申請。產品預計2025年底通過審評獲得生產批件,2026年實現產品上市銷售。